風水復興:曾是“顯學” 漸成興盛的地下學問
2008-10-20 18:10:09 作者:王守泉 來源:檢察日報 瀏覽次數:
很長?個時期以來,風水都被貼上了迷信的標簽。但近日,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卻開設了?門選修課“建筑與風水”。
10月12日,經媒體公開報道后,這?把風水搬進大學課堂的做法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爭議,學校師生、網友、房地產開發(fā)商以及有關學術專家通過不同途徑各抒己見,?時喧鬧異常。
風水為啥會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風水是科學嗎?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乘改革東風復興之潮洶涌的今天,這都是具有標本意義的大問題。
風水進入大學課堂,吹皺?池春水
10月11日,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敖ㄖc風水”課本學期第一次開課。130多名學生聽了該校城建學院馬威老師主講的《中國古代建筑與風水的關系》。在該校教務處印發(fā)的選修課簡介上,對該課的介紹為:風水學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與風水”是將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統(tǒng)籌考慮的學問。
馬威的解釋要更詳細一些。他說開設此課旨在幫助學生科學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門課將分9講,主要探討“讓住宅及室內擺設如何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更和諧相處”。課程中對風水基本思想的理解為:周邊環(huán)境的好壞能影響人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又能左右人的性格,而性格又往往能影響到命運。
自然環(huán)境的好壞能影響到人的命運,這是否為迷信?面對《長江商報》記者的提問,馬威表示這并不是迷信,而是將科學知識與人的生活舒適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即怎樣才能讓人與自然保持一種和諧。
馬威更喜歡將風水看做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將坊間的想法與現實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盡管很多人認為風水不夠科學,但實際上很多人在建房或是裝修時,或多或少都有相關的考慮,而學建筑的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在他們走入社會后是有幫助的?!?
據記者了解,選修“建筑與風水”的大多是該校建筑學專業(yè)的學生,也有部分其他專業(yè)學生。反應也不相同,有的表示,聽了一次課后發(fā)現講課內容有些道理,比如建房時考慮“朝向”等問題,這實際上是在考慮房子與周邊環(huán)境的和諧問題,不應該是迷信。但也有學生提出,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將風水與財富、利弊以及健康等聯系起來,他們對房子的選址和裝飾相當講究,這些談不上有科學依據。
采訪中,相當部分大學生說不清風水究竟是科學還是迷信,更多的人只是覺得好奇或是感興趣,就選修了這門課。
風水,中國歷史上的顯學
簡單說,風水意即“藏風得水”。風水的經典著作《葬書》釋曰:“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故謂之風水。”風水又稱“堪輿”,“堪”指高處,即天道;“輿”指低處,即地道,是中國古代的有關住宅、村鎮(zhèn)及城市建筑以及墓地選擇和規(guī)劃設計的一門學問。
中國對風水的認識和實踐活動歷史久遠,先秦就有相宅活動的記載,經過唐宋發(fā)展,到了明清時期達到頂峰。風水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選址、擇地、方位、布局與天道自然、人類命運的協調關系的一種學問,它強調建筑與自然,及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
風水說的最主要目標是為家族的陰陽宅選一最佳的環(huán)境,即所謂的好風水。怎樣才有好風水呢?風水說基本都強調這樣一種整體環(huán)境模式:“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币陨降貫槔?,這種模式的理想狀態(tài)是背倚連綿山脈為屏;前臨平原,兩側水流曲折回環(huán),水質清晰,流匯于面前;左右護山環(huán)抱,山上林木蔥郁。
關于風水的產生,北京大學俞孔堅教授認為,中國文化定型階段的環(huán)境是理想風水模式的原型,它存在于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和文化深處,決定了中國人的環(huán)境吉兇意識。
周朝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展開始走向定型的時期,其建筑等制度文化成為后代的典范。俞教授指出,歷來被譽為群經之首的《易》,字字句句皆被奉為真理,風水學說的理論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假托于《易》發(fā)展起來的。在此理論體系下,又通過羅盤等測量儀器構成了一個嚴密的技術體系,從而使看風水成為一門技術,并成為部分人的謀生手段。此后,為了使自己的職業(yè)圣化,民間術士便又借“鬼神”對風水學說大肆渲染,從而使風水帶有很濃的迷信色彩。
也即,風水里既有陰陽哲學體系和時空測量的技術體系,還有?個并不屬于正統(tǒng)風水學說的迷信解釋體系,而這些解釋體系只構成了風水意識的表層結構。
唐代以后,風水在我國文化地理、建筑規(guī)劃、景觀設計等方面全面得到體現,不僅是皇宮,老百姓要購買房屋,選擇村址,社會上要修筑橋梁、室內裝修,都要請風水師來參與。
關于風水的著述,可謂汗牛充棟?!杜f唐書》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病陰陽家之書,語偽淺惡”,欽命呂才博士“刪定”“凡百篇(風水文獻)詔頒天下”,“偽濫者百二十家,奏請停廢”??磥恚h在唐代,風水書籍已經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了。清代編《四庫全書》,也經歷了一番選擇,但還是存錄了幾百部,其他經史子集及民間流傳的,又不知凡幾。
風水在今日中國
在認識到中國落后、需要學習西方之后,近代中國有識之士提出了學習科學的口號,西化成為一種時尚的、進步的標志和象征,凡是中國傳統(tǒng)的都受到鄙視。對中醫(yī)風水等等,當時的北洋政府是通過法律禁止的。中醫(yī)因為群眾示威游行政府沒有辦法禁止,風水卻從此被打入到了地下,長期被貼上了封建迷信的標簽。
近年來,對風水的認識出現反復。2004年9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首屆中國建筑風水文化論壇。2005年9月,國家建設部中國建筑文化中心成立了首個國家級政府建筑風水文化專門機構???建筑風水文化專家委員會,一時成為輿論焦點。而后,南京大學欲辦“風水班”的消息,更是推波助瀾。2007年6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公開宣稱“風水堪輿是混合遺產”。這是中國政府文化官員首次說風水是文化遺產。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出了不少有關風水的書,其中包括博士論文和研究課題。
而在建筑界,關注風水的人也更多了。對于武漢科技大學開設風水課,一些房地產開發(fā)商就表明,他們希望規(guī)劃設計人員能掌握一些風水知識。浙江一家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負責人稱,在中國很多地方特別是沿海地區(qū),很多人建房或選址時仍是有“禁忌”的,如果設計人員不懂風水,在現實中可能會遇到很多麻煩。
在時下的民眾心理中,即使沒有察覺,仍然暗合著風水思想。比如房子要坐北朝南,最好依山傍河,遍植歲寒四友,等等。符合這樣條件的房子,肯定搶手。其實,古人要求臨河主要是為了農業(yè)生產、飲用、洗漱方便,這些需求對于今人來說已不是必要條件,為什么還要這樣追求呢?恐怕不僅僅是審美的需要。
顯然,這門歷史上的顯學在今日中國再次活躍起來。只是怪異的是,在此次媒體披露之前有人只做不說,有人則大說特說,但媒體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卻視若無物。就像有“規(guī)則”也有“潛規(guī)則”一樣,風水成為了一門興盛的地下事業(yè)、地下學問。
風水在國外
國外何時開始關注風水,筆者不知道。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對風水給予了很高評價?!爸袊L水理論實際是地理學、氣象學、景觀學、生態(tài)學、城市建筑學等等之?種綜合的自然科學,重新考慮它的本質思想和它研究具體問題的技術,對我們今天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在甚多方面,風水對中國人民是恩物,如勸種樹和竹以作防風物,強調流水靠近屋址之價值都是……就整個而言,本人相信風水包含顯著的美學成分,遍布中國農田、屋室、鄉(xiāng)村之美,不可勝收,皆可藉此得以說明”。
在美國,上個世紀70年代,就讀于世界著名人文地理學家索爾教授門下的韓國人尹洪基,以《韓國堪輿研究???風水的文化與自然的關系》的論文獲取了世界第一位風水博士。美國國會圖書館與風水相關的圖書達500余種,其中英文版的比中文版的還多。近30年來,美國出版的風水書數量按年份曲線顯示,2000年出現的高峰(38本)遠遠超出上世紀90年代的高峰(26本)和80年代的高峰(25本),現在仍以每年20種上下的頻率出版。
在亞洲,韓國風水文獻最多,研究水平也高。特點是注重從歷史學、地理學角度研究。韓國計劃在2008年之前完成“風水申遺”的收集整理等準備工作,目前不知進展如何。日本把風水納入社會學,在220多所大學里正式開了風水課。
現代科技語境下的風水
風水到底是什么?
今天仍然難以給出一個統(tǒng)一的回答。網友和社會的評價,也是五花八門,難有定論。但仍然可以對一些問題加以探討并做出一些嘗試性的結論。
說風水是一門科學,很多人都會持反對態(tài)度,因為它自身確有很多不科學甚至與科學抵觸的東西,但筆者認為,說它是一門有多學科科學成分的學問,還是可以的。
風水中確有很多迷信的成分。目前,關于風水的討論和評判,實際上大多是在風水含義的表層結構上進行的,有人因而認為它是封建迷信的,也有人認為它是科學的,本不奇怪。在這個表層領域,魚龍混雜,有很多風水先生不學無術,裝神弄鬼,在技術和學問之外添加了很多神秘、愚昧甚至丑惡的佐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謀取私利。而普通的百姓,對此莫辨黑白,對風水盲目迷信,對風水先生頂禮膜拜,導致現在不少人認定風水是迷信的產物。(下轉第六版)
無論是視做迷信或科學,實際上都無助于對“風水說”所欲解決的環(huán)境與吉兇關系的研究。如果我們能深入討論中國人環(huán)境吉兇意識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分析“風水模式”的深層意義,并由此找出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定性和定量的規(guī)律,必將有益于建筑環(huán)境理論及人與自然關系科學研究的發(fā)展。所以,大家應靜下心來,研究它然后再在學術層面上對它作出評判。
這首先是因為,東西方的人們對同一問題保持了30年的研究熱情,而且熱情持續(xù)高漲,那么,這個問題已經具有學術或社會學上的普遍意義了,不正視和研究它,這種態(tài)度就不科學。從大的背景看,西方工業(yè)化時代依靠科學技術帶來了社會的發(fā)展和繁榮,但其負面效應,如環(huán)境、能源等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思考,人類面臨的許多問題靠西方文明是無力解決的。于是人們開始尋找出路,并試圖從東方文化中找到一些啟示。有西方學者就認為,風水學說是“通過對最佳空間和時間的選擇,使人與大地和諧相處,并可獲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寧與繁榮的藝術”,是“駕馭龍的真正的科學”。有人甚至譽其為“宇宙生物學的思維模式”和“宇宙生態(tài)學”。
我國出現談風水即色變的局面,殊不正常。對這么大一塊文化遺產避而不談,這本身就不是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它不但不能揭示風水的本質,反而使之變得更加神秘。大學課堂開講風水課,可以是一種文化遺產分析,也可以吸收其有益成分,但就像有些批評者指出的那樣,千萬不能是制造噱頭,炒作,故神其說。能有現代科學解釋的,就不要貼上風水的標簽,要努力闡發(fā)風水與現代科學相符的成分。
有必要再次申明一個觀點:使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不僅對風水的研究是必要的,對中華民族其他文化遺產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對任何一種傳統(tǒng)文化而言,絕不能用“科學”還是“迷信”來作一個簡單絕對的對立劃分。須知在科學以下,確實存在次科學、準科學,或不宜用科學評判的學問。譬如,基督教、佛教是科學的還是迷信的?基督教不是科學,科學家愛因斯坦為什么還要相信?假如是科學的就必須大力弘揚,是迷信的就必須堅決鏟除,那我們該鏟除佛教嗎?既然基督教不是科學,在中世紀晚期它還是科學的死敵和鮮血淋淋的扼殺者,為什么歐美社會不取消它?為什么它在今日中國得到大規(guī)模傳播人們熟視無睹,而風水卻命運多蹇?
風水在今天能夠再次活躍,客觀上還得益于經過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思想文化領域自信心增強,社會的包容性越來越強,文化的多樣性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文化的選擇權利得到進一步的保障,各種民俗民間文化得到彰顯。正如需要世界物種多樣性一樣,文化也應保持多樣性。如果英語在世界上大行其道就取消漢語,相信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如果在看到拼音文字的優(yōu)點和漢字的缺點時就提出取消漢字,計算機時代漢字的輝煌也就不能出現了。
對于風水中那些迷信的和不適應時代需要的成分,也理應加以剔除。譬如,陰宅風水部分就不易提倡,它是舊的喪葬制度的反映,今天再提倡陰宅風水就會大量侵占農田;厚葬也不宜提倡。
由于過去把風水等同于迷信,因此,在一些人看來,風水和法律的關系,似乎面臨著不可共存的尷尬局面。其實不然。風水文化帶來的一連串的建筑設計和裝飾理念,實際上屬于社會風俗的范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化生活的善良習俗。對這樣的善良習俗,法律不但不應該排斥,而且應予尊重。當然,風俗的繼續(xù)發(fā)揮作用要以不觸犯法律的剛性規(guī)則為前提。如果有人利用風水知識惡意騙取錢財,或者有人迷信風水,給他人或者國家造成了損害,法律絕不能坐視不理。
但是,法律不能強迫公民不信風水,尤其是在強調依法治國的今天。破除迷信靠的不是法律的強制力,而要依靠知識的啟蒙。只要對風水進行理性的分析,將迷信的東西剖析給人看,并為民眾理解、認同和接受,迷信的媚惑力自然會消散,而風水中那些合理的成分,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繼續(xù)服務于我們的生活了。
10月12日,經媒體公開報道后,這?把風水搬進大學課堂的做法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爭議,學校師生、網友、房地產開發(fā)商以及有關學術專家通過不同途徑各抒己見,?時喧鬧異常。
風水為啥會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風水是科學嗎?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乘改革東風復興之潮洶涌的今天,這都是具有標本意義的大問題。
風水進入大學課堂,吹皺?池春水
10月11日,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敖ㄖc風水”課本學期第一次開課。130多名學生聽了該校城建學院馬威老師主講的《中國古代建筑與風水的關系》。在該校教務處印發(fā)的選修課簡介上,對該課的介紹為:風水學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與風水”是將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統(tǒng)籌考慮的學問。
馬威的解釋要更詳細一些。他說開設此課旨在幫助學生科學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門課將分9講,主要探討“讓住宅及室內擺設如何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更和諧相處”。課程中對風水基本思想的理解為:周邊環(huán)境的好壞能影響人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又能左右人的性格,而性格又往往能影響到命運。
自然環(huán)境的好壞能影響到人的命運,這是否為迷信?面對《長江商報》記者的提問,馬威表示這并不是迷信,而是將科學知識與人的生活舒適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即怎樣才能讓人與自然保持一種和諧。
馬威更喜歡將風水看做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將坊間的想法與現實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盡管很多人認為風水不夠科學,但實際上很多人在建房或是裝修時,或多或少都有相關的考慮,而學建筑的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在他們走入社會后是有幫助的?!?
據記者了解,選修“建筑與風水”的大多是該校建筑學專業(yè)的學生,也有部分其他專業(yè)學生。反應也不相同,有的表示,聽了一次課后發(fā)現講課內容有些道理,比如建房時考慮“朝向”等問題,這實際上是在考慮房子與周邊環(huán)境的和諧問題,不應該是迷信。但也有學生提出,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將風水與財富、利弊以及健康等聯系起來,他們對房子的選址和裝飾相當講究,這些談不上有科學依據。
采訪中,相當部分大學生說不清風水究竟是科學還是迷信,更多的人只是覺得好奇或是感興趣,就選修了這門課。
風水,中國歷史上的顯學
簡單說,風水意即“藏風得水”。風水的經典著作《葬書》釋曰:“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故謂之風水。”風水又稱“堪輿”,“堪”指高處,即天道;“輿”指低處,即地道,是中國古代的有關住宅、村鎮(zhèn)及城市建筑以及墓地選擇和規(guī)劃設計的一門學問。
中國對風水的認識和實踐活動歷史久遠,先秦就有相宅活動的記載,經過唐宋發(fā)展,到了明清時期達到頂峰。風水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選址、擇地、方位、布局與天道自然、人類命運的協調關系的一種學問,它強調建筑與自然,及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
風水說的最主要目標是為家族的陰陽宅選一最佳的環(huán)境,即所謂的好風水。怎樣才有好風水呢?風水說基本都強調這樣一種整體環(huán)境模式:“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币陨降貫槔?,這種模式的理想狀態(tài)是背倚連綿山脈為屏;前臨平原,兩側水流曲折回環(huán),水質清晰,流匯于面前;左右護山環(huán)抱,山上林木蔥郁。
關于風水的產生,北京大學俞孔堅教授認為,中國文化定型階段的環(huán)境是理想風水模式的原型,它存在于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和文化深處,決定了中國人的環(huán)境吉兇意識。
周朝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展開始走向定型的時期,其建筑等制度文化成為后代的典范。俞教授指出,歷來被譽為群經之首的《易》,字字句句皆被奉為真理,風水學說的理論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假托于《易》發(fā)展起來的。在此理論體系下,又通過羅盤等測量儀器構成了一個嚴密的技術體系,從而使看風水成為一門技術,并成為部分人的謀生手段。此后,為了使自己的職業(yè)圣化,民間術士便又借“鬼神”對風水學說大肆渲染,從而使風水帶有很濃的迷信色彩。
也即,風水里既有陰陽哲學體系和時空測量的技術體系,還有?個并不屬于正統(tǒng)風水學說的迷信解釋體系,而這些解釋體系只構成了風水意識的表層結構。
唐代以后,風水在我國文化地理、建筑規(guī)劃、景觀設計等方面全面得到體現,不僅是皇宮,老百姓要購買房屋,選擇村址,社會上要修筑橋梁、室內裝修,都要請風水師來參與。
關于風水的著述,可謂汗牛充棟?!杜f唐書》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病陰陽家之書,語偽淺惡”,欽命呂才博士“刪定”“凡百篇(風水文獻)詔頒天下”,“偽濫者百二十家,奏請停廢”??磥恚h在唐代,風水書籍已經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了。清代編《四庫全書》,也經歷了一番選擇,但還是存錄了幾百部,其他經史子集及民間流傳的,又不知凡幾。
風水在今日中國
在認識到中國落后、需要學習西方之后,近代中國有識之士提出了學習科學的口號,西化成為一種時尚的、進步的標志和象征,凡是中國傳統(tǒng)的都受到鄙視。對中醫(yī)風水等等,當時的北洋政府是通過法律禁止的。中醫(yī)因為群眾示威游行政府沒有辦法禁止,風水卻從此被打入到了地下,長期被貼上了封建迷信的標簽。
近年來,對風水的認識出現反復。2004年9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首屆中國建筑風水文化論壇。2005年9月,國家建設部中國建筑文化中心成立了首個國家級政府建筑風水文化專門機構???建筑風水文化專家委員會,一時成為輿論焦點。而后,南京大學欲辦“風水班”的消息,更是推波助瀾。2007年6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公開宣稱“風水堪輿是混合遺產”。這是中國政府文化官員首次說風水是文化遺產。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出了不少有關風水的書,其中包括博士論文和研究課題。
而在建筑界,關注風水的人也更多了。對于武漢科技大學開設風水課,一些房地產開發(fā)商就表明,他們希望規(guī)劃設計人員能掌握一些風水知識。浙江一家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負責人稱,在中國很多地方特別是沿海地區(qū),很多人建房或選址時仍是有“禁忌”的,如果設計人員不懂風水,在現實中可能會遇到很多麻煩。
在時下的民眾心理中,即使沒有察覺,仍然暗合著風水思想。比如房子要坐北朝南,最好依山傍河,遍植歲寒四友,等等。符合這樣條件的房子,肯定搶手。其實,古人要求臨河主要是為了農業(yè)生產、飲用、洗漱方便,這些需求對于今人來說已不是必要條件,為什么還要這樣追求呢?恐怕不僅僅是審美的需要。
顯然,這門歷史上的顯學在今日中國再次活躍起來。只是怪異的是,在此次媒體披露之前有人只做不說,有人則大說特說,但媒體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卻視若無物。就像有“規(guī)則”也有“潛規(guī)則”一樣,風水成為了一門興盛的地下事業(yè)、地下學問。
風水在國外
國外何時開始關注風水,筆者不知道。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對風水給予了很高評價?!爸袊L水理論實際是地理學、氣象學、景觀學、生態(tài)學、城市建筑學等等之?種綜合的自然科學,重新考慮它的本質思想和它研究具體問題的技術,對我們今天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在甚多方面,風水對中國人民是恩物,如勸種樹和竹以作防風物,強調流水靠近屋址之價值都是……就整個而言,本人相信風水包含顯著的美學成分,遍布中國農田、屋室、鄉(xiāng)村之美,不可勝收,皆可藉此得以說明”。
在美國,上個世紀70年代,就讀于世界著名人文地理學家索爾教授門下的韓國人尹洪基,以《韓國堪輿研究???風水的文化與自然的關系》的論文獲取了世界第一位風水博士。美國國會圖書館與風水相關的圖書達500余種,其中英文版的比中文版的還多。近30年來,美國出版的風水書數量按年份曲線顯示,2000年出現的高峰(38本)遠遠超出上世紀90年代的高峰(26本)和80年代的高峰(25本),現在仍以每年20種上下的頻率出版。
在亞洲,韓國風水文獻最多,研究水平也高。特點是注重從歷史學、地理學角度研究。韓國計劃在2008年之前完成“風水申遺”的收集整理等準備工作,目前不知進展如何。日本把風水納入社會學,在220多所大學里正式開了風水課。
現代科技語境下的風水
風水到底是什么?
今天仍然難以給出一個統(tǒng)一的回答。網友和社會的評價,也是五花八門,難有定論。但仍然可以對一些問題加以探討并做出一些嘗試性的結論。
說風水是一門科學,很多人都會持反對態(tài)度,因為它自身確有很多不科學甚至與科學抵觸的東西,但筆者認為,說它是一門有多學科科學成分的學問,還是可以的。
風水中確有很多迷信的成分。目前,關于風水的討論和評判,實際上大多是在風水含義的表層結構上進行的,有人因而認為它是封建迷信的,也有人認為它是科學的,本不奇怪。在這個表層領域,魚龍混雜,有很多風水先生不學無術,裝神弄鬼,在技術和學問之外添加了很多神秘、愚昧甚至丑惡的佐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謀取私利。而普通的百姓,對此莫辨黑白,對風水盲目迷信,對風水先生頂禮膜拜,導致現在不少人認定風水是迷信的產物。(下轉第六版)
無論是視做迷信或科學,實際上都無助于對“風水說”所欲解決的環(huán)境與吉兇關系的研究。如果我們能深入討論中國人環(huán)境吉兇意識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分析“風水模式”的深層意義,并由此找出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定性和定量的規(guī)律,必將有益于建筑環(huán)境理論及人與自然關系科學研究的發(fā)展。所以,大家應靜下心來,研究它然后再在學術層面上對它作出評判。
這首先是因為,東西方的人們對同一問題保持了30年的研究熱情,而且熱情持續(xù)高漲,那么,這個問題已經具有學術或社會學上的普遍意義了,不正視和研究它,這種態(tài)度就不科學。從大的背景看,西方工業(yè)化時代依靠科學技術帶來了社會的發(fā)展和繁榮,但其負面效應,如環(huán)境、能源等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思考,人類面臨的許多問題靠西方文明是無力解決的。于是人們開始尋找出路,并試圖從東方文化中找到一些啟示。有西方學者就認為,風水學說是“通過對最佳空間和時間的選擇,使人與大地和諧相處,并可獲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寧與繁榮的藝術”,是“駕馭龍的真正的科學”。有人甚至譽其為“宇宙生物學的思維模式”和“宇宙生態(tài)學”。
我國出現談風水即色變的局面,殊不正常。對這么大一塊文化遺產避而不談,這本身就不是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它不但不能揭示風水的本質,反而使之變得更加神秘。大學課堂開講風水課,可以是一種文化遺產分析,也可以吸收其有益成分,但就像有些批評者指出的那樣,千萬不能是制造噱頭,炒作,故神其說。能有現代科學解釋的,就不要貼上風水的標簽,要努力闡發(fā)風水與現代科學相符的成分。
有必要再次申明一個觀點:使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不僅對風水的研究是必要的,對中華民族其他文化遺產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對任何一種傳統(tǒng)文化而言,絕不能用“科學”還是“迷信”來作一個簡單絕對的對立劃分。須知在科學以下,確實存在次科學、準科學,或不宜用科學評判的學問。譬如,基督教、佛教是科學的還是迷信的?基督教不是科學,科學家愛因斯坦為什么還要相信?假如是科學的就必須大力弘揚,是迷信的就必須堅決鏟除,那我們該鏟除佛教嗎?既然基督教不是科學,在中世紀晚期它還是科學的死敵和鮮血淋淋的扼殺者,為什么歐美社會不取消它?為什么它在今日中國得到大規(guī)模傳播人們熟視無睹,而風水卻命運多蹇?
風水在今天能夠再次活躍,客觀上還得益于經過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思想文化領域自信心增強,社會的包容性越來越強,文化的多樣性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文化的選擇權利得到進一步的保障,各種民俗民間文化得到彰顯。正如需要世界物種多樣性一樣,文化也應保持多樣性。如果英語在世界上大行其道就取消漢語,相信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如果在看到拼音文字的優(yōu)點和漢字的缺點時就提出取消漢字,計算機時代漢字的輝煌也就不能出現了。
對于風水中那些迷信的和不適應時代需要的成分,也理應加以剔除。譬如,陰宅風水部分就不易提倡,它是舊的喪葬制度的反映,今天再提倡陰宅風水就會大量侵占農田;厚葬也不宜提倡。
由于過去把風水等同于迷信,因此,在一些人看來,風水和法律的關系,似乎面臨著不可共存的尷尬局面。其實不然。風水文化帶來的一連串的建筑設計和裝飾理念,實際上屬于社會風俗的范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化生活的善良習俗。對這樣的善良習俗,法律不但不應該排斥,而且應予尊重。當然,風俗的繼續(xù)發(fā)揮作用要以不觸犯法律的剛性規(guī)則為前提。如果有人利用風水知識惡意騙取錢財,或者有人迷信風水,給他人或者國家造成了損害,法律絕不能坐視不理。
但是,法律不能強迫公民不信風水,尤其是在強調依法治國的今天。破除迷信靠的不是法律的強制力,而要依靠知識的啟蒙。只要對風水進行理性的分析,將迷信的東西剖析給人看,并為民眾理解、認同和接受,迷信的媚惑力自然會消散,而風水中那些合理的成分,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繼續(xù)服務于我們的生活了。
編輯:songgaofe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