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媧煉石補天”、“精衛(wèi)填海”的神話傳說,到《西游記》中從石頭蹦出來的孫悟空,《紅樓夢》的“木石情緣”,都展現(xiàn)了石頭所賦予人們的無限想象和創(chuàng)作靈感。在杭州蕭山江寺民俗文化園里,有一個“奇石博物館”,所展出的88塊石頭,產地、材質不同、造型各異,每一塊都凝聚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收藏者對石頭的獨特解讀。
“這些石頭都是經過幾千年幾萬年,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形成的天然石,每一塊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石頭的主要收藏者是蕭山人周國慶,他從1996年一次去廣西桂林出差買下第一塊石頭后,便迷上了奇石收藏這一至今還略顯冷僻的收藏領域,至今家里共有1600多塊奇石,從全國各地收集而來,其中包括綠松石、琥珀、木化石等。
在每塊石頭旁邊,都有展板詳細介紹不同石頭的名字、特性,還附有一個用來解讀這塊石頭的成語、一個奇石故事和給人的啟示,這些內容的作者都是周國慶。
“為什么我要這么做呢?主要是想把奇石收藏和國學教育聯(lián)系起來,讓孩子們在參觀中可以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接受好的價值觀教育。”
比如“龍鳳呈祥,龜鹿見證”,這塊石頭是來自浙江青田的青田石,主要成分是葉蠟石、氧化鋁、氧化硅、氧化鐵等。這塊石頭奇在上面的花紋,仔細看能看出一條鳳和一條龍的形態(tài),所以被用來詮釋“龍飛鳳舞”這個成語。
再如一顆形態(tài)酷似一頭小豬的“懶豬小三”,是產自云南溫泉的黃蠟石,樣子憨態(tài)可掬、富有童趣;產自浙江臨安的“聚寶盆”,主要成分為石英,也有觀眾說它的形狀很像“一顆壽桃”;還有“雞心項鏈”,是由兩種不同的巖石形成的,好似一塊石頭中鑲嵌著一條閃光的雞心型項鏈。
據展館負責人李峰介紹,自1月6日展出以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看,都說有趣。
“奇石博物館”開館時間為上午9點到11點半,下午1點到4點半,雙休日也照常開館,免費。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去江寺民俗文化園去看看。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0760pif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