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名勝 | www.www.0760pifu.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馬道坡[山西太原]
早年太原人所說的窯業(yè),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礦業(yè),即煤炭開采業(yè)。馬道坡,這一街巷的形成,就是因東山窯的發(fā)展所促成。 馬道坡,是太原城區(qū)通往東山煤礦的一條交通要道。據說,早年這里并不叫馬道坡,而是叫做阮家灣,是東山雨后山洪沖刷出的一條沙河灣。因一戶阮姓的山民久住于此,傳衍后代形成村落而名。后來,山洪沖毀村落,村民舉村遷徙,只留村名。 清之季年,東山楊家峪一帶窯業(yè)發(fā)展迅速,煤炭生產興隆,城中居民用煤多依賴于這里出產的東山煤。于是,阮家灣便成為東山煤出山進城的必由之路。當時的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是依賴于馬車,東山煤正是憑借著這種交通工具得以運出。年長日久,馬車上下都經阮家灣這一中間高東西低的地段,所以人們稱這段坡路為馬道坡。久而久之,馬道坡便取代了阮家灣,成為東山和城內盡人皆知的路名。 東山煤窯的產生。似乎不晚于宋金之交。不說民間的小窯生產,僅就其成立煤礦產業(yè),距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大約是在本世紀的20年代,即有私人集股在楊家峪一帶籌建采煤公司,取礦名為“廣晉煤礦公司”。廣晉煤礦公司幾乎壟斷了東山煤礦開采業(yè)達20多年。直至1946年,閻錫山的官僚資本企業(yè)西北實業(yè)公司吞并該公司后,更名“西北煤礦第四廠”。在中華民國的30多年里,無論是小窯業(yè),還是廣晉煤礦公司、西北煤礦第四廠,所產的煤炭均由馬道坡運出,而且運輸工具仍舊是以馬車為主。 1948年10月,人民解放軍在掃清太原外圍戰(zhàn)場時,解放了楊家峪礦區(qū),閻氏西北煤礦第四廠由軍管工業(yè)組接管。因其礦地處太原東山腳畔,遂重新命名為“東山煤礦”。人民接管該礦時,這個礦僅有一個叫“黑沙坪坑口”的煤窯,時斷時續(xù)地出些煤,全礦實際上已經倒閉。難怪久住馬道坡一帶的農戶和居民說,太原解放的前一年,馬道坡上已很久聽不見車馬聲和趕車人的吆喝聲。 太原解放后,東山煤礦的礦工們在黨的領導下,僅用一年時間便恢復了生產,當年出煤三萬噸。不久,東山煤礦已發(fā)展成三個坑口產煤,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生產,成為我省14個國家統(tǒng)配煤礦之一,年產原煤近百萬噸。 原煤生產的迅速增長,使馬道坡這個近百年的煤炭外運之路,繁忙起來。為了保證運輸的暢通,解放后曾三次對馬道被進行拓寬和擴筑。今日的馬道坡,再不是當年的“土混混的上來,土混混的下去”,而是青一色的柏油路,鋪展延伸,日趨平坦,成為晉冀兩省公路的交通要道。 馬道被,是隨著東山窯業(yè)的發(fā)展,來到人間的,也是隨著東山煤礦的發(fā)展,煥發(fā)青春的。當我們看到古道新街馬道坡上穿梭往來的各類機動車飛馳電掣的時候,可曾想到當年“沓沓馬車”及趕車人的鞭聲?馬道坡,已不再是馬車的天下,它雖然得名于此。
編輯:理想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