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guī)劃-規(guī)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guī)劃設計頻道 | www.www.0760pifu.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水木清華”山石駁岸設計、施工心得
“水木清華”是清華大學經(jīng)典景觀之一,原為清朝道光皇帝第五個兒子的官邸,名稱“熙春園”。道光第四個兒子奕詝繼位當上了咸豐皇帝以后,把“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據(jù)說是因為康熙皇帝游覽至此,題了“水木清華”的匾額,因而得名。園內主要建筑物有“工字廳”,其北有一座臨水平臺,平臺邊做成綠豆色石制欄桿。從平臺上遙看對岸山巒起伏,松柏蒼勁,野花遍山,一派水清木華的自然景象。清朝道光進士殷兆鏞如此贊譽“水木清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化皆非凡境,窗中云影任東南西北來去澹蕩洵是仙居! 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工字廳平臺一側向河內傾斜,假山駁岸和毛石墻均已坍塌。為了使之重現(xiàn)當年的風貌,清華大學組織了能工巧匠,經(jīng)過半年的整修,使“水木清華”自然景象在90周年校慶之際開放。筆者有幸參加了修復工作。 1979年,筆者在承德避暑山莊滄浪嶼、金山亭、文津閣假山施工中,對山石駁岸的處理就有了一些初步認識,現(xiàn)經(jīng)過20多年的施工,積累了更多的經(jīng)驗。認為山石駁岸并非只起擋土、固坡的作用,而應該更深層次地根據(jù)周邊的地形、地貌,決定用何種山石、何種形式的山石駁岸,這樣才能體現(xiàn)山石駁岸的真正含義,起到協(xié)調造景的作用。通過對水木清華的施工實踐,筆者認為做好山石駁岸的設計,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山石駁岸的設計思路 為了把“水木清華”山石駁岸設計得更有層次、更有詩意、更能與周邊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的指導下,由清華王麗芳教授、林業(yè)大學曾宏立老師和筆者一起進行了反復研究,最終得出了如下方案:以自然山水為藍本,參考水木清華的歷史背景,用我國的山水畫原理“斧劈皴”和“折帶皴”相結合的手法,把疊山技藝、人文景觀充分融入“水木清華”自然景觀中去。 “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設計首先考慮的是山脈的走向,從東往西設計成兩山夾一澗,山套山、山連山,山脈此起彼伏、高低錯落。然后考慮水的來源,把水源設計在最西北角上,做一跌水,讓清水從山里自然流出。然后考慮的是對景,整個“水木清華”主要有三處古建,臨東南側水邊有一工字廳平臺,后有水木清華主體建筑,名叫“工字廳”;東側離水邊4m處有一四方亭,稱“自清亭”;距離自清亭東北向30m處有一六角亭,也稱“聞亭”。根據(jù)設計,工字廳的對景是一組山峰,山峰的西側為山坳,再西側為朱自清雕像平臺。自清亭所對的景觀即為跌水假山,它們均互相對景,真可謂遙相呼應、美景互補。南沿岸假山就以低矮的山脈形式布置。聞亭所對應的景觀是山谷,亭在山谷的東側上方,居高臨下,好一派自然風光。 (2)山石駁岸的選材 選材也就是選石料,這在疊山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選取不當,與周圍環(huán)境不協(xié)調,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不同的石料疊出的假山風格各異,用太湖石布景,會產(chǎn)生一種江南山水的風格。因為太湖石顏色灰白,有空洞,以曲線條為主要特征,造出來的景比較柔;而黃石所造的景,勢必會產(chǎn)生一種直線條、棱角分明,像帶子折過的一樣,又像斧劈過的一般,所以黃石布景比較剛;還有一種是房山山皮石,它的特點在太湖石和黃石之間,既有曲線的一面又有直線的一面,屬于剛柔結合型的疊山材料。山皮石長期暴露在山體表面,風化層有自然花紋,側面又有自然的水紋,疊出的山石駁岸用“折帶皴”①手法來做,會顯得很自然,因石料的水紋線和水平線成一平行線,故讓人感覺這石頭就仿佛自然長在河邊的,有一種被水浸蝕的痕跡!八厩迦A”駁岸就是選用房山山皮石作為材料。當清華90周年校慶之際,許多朋友反映山石駁岸就是原來的,看不出來是新建的。這全靠自然的風化石取勝,又與太湖石和黃石不同。 (3)山石駁岸的手法與手段 在確定石材后,就要考慮疊山的手法。如果用太湖石來做駁岸,我們可以考慮用“披麻皴”、“云頭皴”等手法;如果用黃石來做駁岸,那必須確定用“折帶皴”、“斧劈皴”等手法!八厩迦A”駁岸就是利用的“折帶皴”和“斧劈皴”相結合的手法,讓人覺得平緩時靜如水,起伏時仿佛巨斧劈過一般,真可謂剛柔相濟,變化無窮。 與疊其他山一樣,疊山石駁岸時也要考慮駁岸的造型、紋理、色澤等等。山的造型有山磯、山脈、平臺、汀步、山坳、山澗、山壑、山峰、山巒、跌水、瀑布等等。這些千奇百怪的山形,是大自然的造化,我們要把這些景觀精華溶進人為的空間里,使之成為造景所需要的素材,并充分展示自然山水的魅力!八厩迦A”整個河岸線長約320m,如果按一般的處理,就是把假山石沿著河邊一塊一塊地堆砌,雖然有一些起伏,但進出不大,讓人感到平淡無味,正如北京園林界的老前輩曾經(jīng)將它比作“捏餃子邊”。這種現(xiàn)象實際反映了設計思想和疊山人的手藝人工化太濃,與周邊的環(huán)境不能有機地結合。而“水木清華”駁岸設計思路的不同,在于它把跌水平臺、人文景觀、山坳、山峰、山巒融進駁岸當中,讓這些景觀來充當駁岸,它既起到保護河岸的作用,又起到承前啟后的造景作用,讓人感覺這些石頭就像是從土和水中長出來似的。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wǎng)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